您当前的位置:江博教育> 考试动态>民国时高考试题曝光,看看你能考上吗?

民国时高考试题曝光,看看你能考上吗?

2016-08-18 14:20: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近来,高三毕业生们陆续收到了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满怀期待的等开学。那如果回到民国,小伙伴们还有信心考取心仪的大学么?

  看看这组民国老试卷超豪华的”明星“阵容,命题人为胡适、朱自清、钱穆、闻一多、华罗庚、陈寅恪等,答题人为钱钟书、季羡林、金庸、杨振宁、钱学森、黄仁宇等。

20160811095818318.jpg

  翻阅民国当年自主招生的时候大学的考题,会发现很多的题目都是关于读书的,比如西南联大等四校联合命题中,要求学生把学习国文的经过写成作文。

20160811095801678.jpg

  民国时期各类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题,在考试科目和题型、内容、难易度等方面,既有某些共性特征,也存在个性差异。总体而言,这些入学考试大多重视通识知识、 人文性和分析能力,注重文理学科平衡;考题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考试不是简单、机械地考记忆,而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让学子具有发挥才华的空间。还能读懂这些数学题目的要求么?

20160811095744763.jpg

  在考试科目上,各级各类学校并无统一标准。如高等专门学校,除国文、外文、数学为必考科目,多数学校还从本校的专业要求出发,设置相关考试科目。法政专门 学校增设历史、地理,工业专门学校增设理化与图画,医学专门学校加试理化、博物。同一所学校举办预科和本科等多层次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也不一样。考试内容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并涉及中国近现代政治、外交史。复旦的英语题,也只有英语马马虎虎能考及格吧。

20160811095728568.jpg

  各校单独招考方式,既是清末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自然延续,也是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之初,各高校性质、层次和规模差异显著,很难用同一标准招考学生;中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不足,高校只有从办学实际出发,多途并举,才能招到足够的学生。此外,这一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 定,高校数量不多,由学校自主招生简便易行。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联考的历史题目,还记得多少,是不是高考完就全还给历史老师了?

20160811095712812.jpg

  此时招生虽实行分科选考,但注重考生文理知识平衡,尤其重视中外近代史。国文、英文、数学为各科必考,预科分科选考史地或科学。此外,本科招生还必考文、 理科内容,只是科目选择有所差异。在考试方式上,理科重视实验。这种招考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平衡,更好地培育人才。武大、川大和东北大学三校联考的 历史地理综合题,文理科题目分开,数量虽少,范围却大。

  如果作文只是让你初见考试的厉害,那再一起看看这霸气的英语考题:

  一九四六年国立复旦大学的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

  2. 晏平仲(Yen Ping Chung)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 吾居此已近三年矣。

  5. 君希特勒为一犹太人,就绝不相信德国人为世界上最优秀之民族。

  6.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 天下存亡,匹夫有责。

  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厉害吗?这还不是最狠的,来看看民国三十五年 国立复旦大学的英语翻译:(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好吧,我努力一下);

  多行不义,必自毙。(>_<)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忍);

  愿得广厦千万间,尽蔽天下寒士尽欢颜。(我再忍);

  若我为上帝,我将毁灭此万恶之世界。(我再再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摔,这个到底怎么翻!!!);

  历史、哲学、代数大乱炖:回到民国你还能考上大学吗?

  经历了两大文科的狂轰乱炸,在来看看理科试题:国立清华大学(代数、几何、平面三角)

  由高百尺之灯塔测得恰在塔东经过之船之俯角为45°,经一小时后,船恰行至塔之正南,是时自塔顶测船,得俯角为30°,问船之速率为若干。

  民国二十二年度 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入学考试题(工程科学学院一年级)Find the simplest fraction which will express

  π=3.14159265....

  with an error which is less than 0.000001.

  历史地理贴时事

  除此之外,各学校的其他学科考题也是花样百出:

  民国三十年度 国立北京大学 (历史及地理试题)

  Q:下列各人,因何著称于世?

  •泰立兰特(Talleyrand)

  •劳伯斯皮尔(Robespierre)

  •亚列山大大王(Alexander the Great)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小野妹子

  从历年考题来看,历史、地理科目似乎最易结合时事:

  如一九三六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考题,是在问:自东北失陷以来开发西北之说甚嚣尘上,试就地形、气候、产业、移民诸端比较东北西北之异同。

  同年的国立山东大学 史地考题为:问世界大战时,何以日本在政治、经济两方面而均能有飞跃之发展?

  1946年国立浙江大学,让学生回答:“湖南本年灾荒甚重,试述平日粮食之产销之概况。”

  生物化学接地气

  相比之下,生物化学则非常接地气: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化学题,问考生,“厨灶燃煤,他日重返厨内已为盘中之牛腩,试寻其变化之经过。”

  1947年,国立中山大学生物学,则需回答:列举五谷及六畜之名称,并注明此各种动植物在分类学上,所隶属之门类。

  此外,在公民学科里的考题则是紧贴社会,一九四一年国立西北工学院公民考题:让考生对“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试抒所见。一九四二年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东北大学的考题则变成了:独裁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主要区别何在?

  同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问学子:中国社会问题究在人口太少,抑在人口太多而教育程度太低,生产能力太弱?其解决之道究在奖励生育,抑应发展教育,提高生产技能?

  怎么样?看了这些“骨骼清奇”的考题,你觉得自己能考上大学吗?

  延伸阅读:民国时候怎么高考?

  自主招生为主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国昌介绍,在1938年之前,民国高校招生都是各自组织进行,命题也是各校自己出。

  “民国时期因为政局比较复杂,又受到战乱影响,总体而言,整个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采取过多种方式。”申国昌说,其中既有高校自主招生,也有区域联合招生,还有短暂实行了3年的全国统考招生。

  招75%文科生

  申国昌介绍,1933年之前,大学虽然分文理科,但文理生的比例没有规定,考生对什么感兴趣就可以选择学什么。193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中,文科生占到了75%。

  从1933年起,教育部开始实行“按比例招生法”,强行规定文科生比例不得超过实科生(理科生)。1935年起,则变成直接给各校下达文理两科生招生人数。

  1902年第一次“高考”

  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院校是京师大学堂,1902年首次招生。这也是废除科举后,第一次举行“高考”。

  参加高考的学生,多数是贫穷人家的子弟。因为这类新式学堂有补贴,所以才报考。

  (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最新开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