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江博教育> 名师指导>考前心理辅导,怎样做好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怎样做好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2016-07-30 11:32:45 来源:江博教育 作者:江博教育

  作为一名准高考生,在备考高考阶段,多少都会出现一些高考综合症,导致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备考进度,那么如何才能够缓解高考紧张的心理呢?江博小编提醒广大高考生一定要进行考前心理辅导,避免情绪受成绩的摆布,作为考生在整个备考阶段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关注点应该放在“我如何完成”而不是“我能不能完成”,这样即使某次成绩不理想也可以从计划内找出原因,适时地调整学习计划。作为考生家长,要引导孩子对成绩、升学有正确的认识,而这种引导不是依靠临考前几句安慰的话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长久累积起来的。

  每年高考前都有很多家长出现焦虑症状,主要原因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许多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总怕自己的心愿不能完成。建议家长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等,和孩子一起制订合理的目标,可以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目标。目标最好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那种,这样大家都能看到成果,增强信心。因此,呼吁家长们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切实提高成绩。

  对于学生考前焦虑,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谈虎色变”。其实出现焦虑是正常的,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学生对高考一点都不焦虑、不担心,也不是好现象。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生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形成动力。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创造沟通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弄清原因后再给予适当建议,而不要妄加评判,要帮孩子打消顾虑,树立信心。

  怎样做好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一、考前。

  在考试前,首先要尽量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要让这些扰乱自己的正常心理,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也不必去理会有些媒体对高考的大肆渲染,以防对高考产生恐惧心理。我觉得考前各种媒体的报道除了有关考试改革和试题范围外,其它的都可以不去理会。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说起容易做起难,需要平时有意识地去培养。比如说天气非常热,你坐在座位上大汗淋淳,你也要尽量静下心来。为了保证公平,在高考时即使教室里有空调也不会打开,而高考的几天天气一般又很热,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毅力,这种毅力是平时磨炼出来的。你所要做的是尽量平静下来,高考时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迅速控制情绪的能力,情况就会不妙。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加以磨炼。

  学习中的目标问题。我觉得在考前几个月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比自己实际水平高一些的目标,这可以促使自己努力学习,但到了考前一个月左右,就不要去想“我的目标是考取××大学”之类的问题的,这时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有条不紊地度过这一个月。此时如果再设定目标,会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压力其次,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往往是导致压力过大的重要原因。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较好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我相信大多数的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而如果万一家长对你的期望过高,你不妨坐下来,和父母好好地谈一谈,对他们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父母因对你的期望和考试结果反差太大而无法接受。在日常学习中,不要胡思乱想,想什么父母希望我考第几什么的,尽量用实实在在的事情去填满你的时间,比如学习、打球,不要让自己有时间去胡思乱想。

  现在谈一谈怎样做好高考心理准备。只有调整好考试心理,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保持思维的灵活、缜密,把记忆中的有效信息及时调动出来,做到正常或超常发挥。

  首先,临考前一两天学校一般会给我们较多的自由时间,此时不要过早地上床睡觉,即不要破坏自己的生物钟,也不要有意地吃太多油腻、辛辣的食物且美其名曰“改善伙食”,一句话,就是不要把高考三天当作特殊的日子,要像平时所做的那样平静地度过这三天。此时你的心态应该是激动而不过分紧张,不管有没有复习好,都要自信地走向考场。

  答卷时,你要做到的是“自信、放松”,紧张是毫无用处的,如果实在紧张(这是很正常的),可以自我调节一下,比如:闭眼、用鼻子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或者环顾一下四周,调整一个桌椅等。需要指出的是,考试时并不能要求自己全部做完,只要把能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即可,即别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发挥出水平即可。因此,遇到难题不要慌,遇到容易题也不要高兴,总之,一颗平常心。这时,更不要想考好了怎么办,考不好怎么办,你只须去想怎样才能把题答得更好。如果你答题不怎么顺利,到最后离交卷还有几十分钟时,还有三四个大题没做,此时不要手忙脚乱,否则会一道题也做不出来,你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即使静不下来的也不要慌,要像平时一样耐心地一道一道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考数学时最后三十分钟我还有三个大题没做,我先镇定了一下,然后一道一道题地解,最后做完了两个半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分数。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即使前几门都考砸了,最后一门也不要沮丧,要充满自信地进入考场,因为情况很可能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糟。

  以上是我对高考心理的一点看法,一句话,就是要“心静如水,忙而不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广大高三同学在高考中能如愿以偿。

  其次,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往往是导致压力过大的重要原因。因为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深知这一点,所以考前他们没有给我施加什么压力,只是嘱咐我放松去考就行了,这使得我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而较好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我相信大多数的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而如果万一家长对你的期望过高,你不妨坐下来,和父母好好地谈一谈,对他们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父母因对你的期望和考试结果反差太大而无法接受。在日常学习中,不要胡思乱想,想什么父母希望我考第几什么的,尽量用实实在在的事情去填满你的时间,比如学习、打球,不要让自己有时间去胡思乱想。

  在紧张的复习中,关键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说起容易做起难,需要平时有意识地去培养。比如说天气非常热,你坐在座位上大汗淋淳,你也要尽量静下心来。为了保证公平,在高考时即使教室里有空调也不会打开,而高考的几天天气一般又很热,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毅力,这种毅力是平时磨炼出来的。再比如,你丢钱包,心情糟糕透顶,但马上要上课,你所要做的是尽量平静下来,高考时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迅速控制情绪的能力,情况就会不妙。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加以磨炼。

  再谈谈学习中的目标问题。我觉得在考前几个月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比自己实际水平高一些的目标,这可以促使自己努力学习,但到了考前一个月左右,就不要去想“我的目标是考取××大学”之类的问题的,这时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有条不紊地度过这一个月。此时如果再设定目标,会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压力。

  现在谈一谈在考场上的心理问题。只有调整好考试心理,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保持思维的灵活、缜密,把记忆中的有效信息及时调动出来,做到正常或超常发挥。

  二、考场。

  答卷时,你要做到的是“自信、放松”,紧张是毫无用处的,如果实在紧张(这是很正常的),可以自我调节一下,比如:闭眼、用鼻子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或者环顾一下四周,调整一个桌椅等。需要指出的是,考试时并不能要求自己全部做完,只要把能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即可,即别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发挥出水平即可。因此,遇到难题不要慌,遇到容易题也不要高兴,总之,一颗平常心。这时,更不要想考好了怎么办,考不好怎么办,你只须去想怎样才能把题答得更好。如果你答题不怎么顺利,到最后离交卷还有几十分钟时,还有三四个大题没做,此时不要手忙脚乱,否则会一道题也做不出来,你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即使静不下来的也不要慌,要像平时一样耐心地一道一道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考数学时最后三十分钟我还有三个大题没做,我先镇定了一下,然后一道一道题地解,最后做完了两个半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分数。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即使前几门都考砸了,最后一门也不要沮丧,要充满自信地进入考场,因为情况很可能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糟。以99年的数学为例,由于比较难,很多同学感觉没考好,影响了下面几门的考试,而结果出来后,很多同学后悔不迭,由于数学分数都偏低,因此当初完全没必要担心。这里有一句话很恰当地形容了这种情况“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最后就是一句话,只要做到“心静如水,忙而不乱”就行了。高考心理辅导的老师也只能降到这里了。

  高三家长怎么帮孩子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大考来临之际,有些家长往往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焦虑。袁林方建议,考前家长要做到“有效陪伴”,即不参与考生的压力体验,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帮助考生减弱压力影响,保持考生复习氛围的平和稳定。

  ★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交给孩子

  家长再着急也不能替孩子考试,家长的任务是保证孩子的营养,给孩子一个愉悦舒适的环境。

  ★考生面前不唠叨

  如果家长不停催促、监督,孩子会感到厌烦,这些情绪泛化到学习上将适得其反。发现问题,能不说就不说,不得不说的就尽量少说,说到就行。

  ★与孩子一起放松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学习,可与孩子一起适当放松,最好的方式是体育锻炼。

  ★别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考前家长绝不能在孩子能感知到的范围内发生争执,与孩子有冲突就暂时放下,等考试结束再谈。

  ★多鼓励,少打击

  孩子因暂时的失利而变得消极、逃避,学习没动力,家长要善于转移孩子对目前状况的注意。多提提孩子之前的成就,增强孩子的自信,不与孩子一起沉浸在挫败感中。

  学习的过程是孩子对知识从认知到运用,并形成自己学习策略、思维的过程,这不是靠家长盯着就能完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温馨的关照,给孩子创造独立的学习活动空间,帮助孩子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让孩子开着门,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有人关心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紧迫盯人。

最新开班课程